

总理回答了哪些和农友们息息相关的问题?
两会上又有哪些民生任务有了规划?
报告释放哪些“重磅”民生利好?
“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,要做的事情很多。”近日,国家总理在记者会上强调,“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持续改善民生,抓住民生的一些重点、难点问题,一件一件去做。”网友们把这些“话”比作民生“大礼包”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总理给了哪些“大礼包”?
现在中国老龄人口,如果按60岁以上算,近2.5亿人,65岁以上有1.7亿人,6岁以下儿童有上亿人,他们的服务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家庭,但是我国这方面的服务供给是不足的。
大数据显示,“一老一小”的问题,就是养老服务、托幼服务有困难。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服务,要创新机制,对接群众需求,发挥社会力量作用,加大政府扶持力度。让那些从事助餐助行、日间照料、康复、老年大学等的社会力量免费使用,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,可以减税免税。
总理同时强调,社区工作人员、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平准入,把主要精力放在公正监管上,确保这些服务是安全可靠的,对那些违规的要坚决逐出市场,“让老人、孩子、家庭都放心安心”。
今年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。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、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,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。多措并举保就业,不让经济滑出合理区间,就是不能出现“失业潮”。
总理表示,要善待农民工,不仅要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,而且要保障他们应有的所得。现在不时发生农民工被欠薪的问题,我们要立法规,坚决打击那些恶意欠薪的行为,确保农民工打工有机会,而且合法权益得到保障,要看到他们是无数家庭的希望。
现在近14亿人都进入大病保险了,国家要让更多的人、上千万的人能够直接受益,因为我们这个大病保险是有倍数效应的。要看到,我国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,但是水平不高,尤其是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.5万元,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。
总理表示,今年我们还要做两件这方面的事。一是把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,给予50%的报销,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。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,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。此外,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,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%以上,而且纳入医保,这让癌症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大大减轻了负担。
此外,总理还表示,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,会让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今年“五一”是否放小长假的问题。
全国两会上,这几大民生任务有了时间表路线图!
全国两会期间,一系列民生任务受到社会关注。在政府工作报告、财政预算报告,以及两会记者会、人民大会堂“部长通道”等场合,这些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,基本完成“十三五”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。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记者会上表示,今年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,抓紧解决城镇学校“大班额”问题,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,发展“互联网+教育”,促进优质资源共享。同时,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、明显降低辍学率,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。此外,总理还表示希望农村的群众、家庭、孩子通过互联网能够享受优质的学校、医院,优秀的教师、医生资源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。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“部长通道”上说,2019年将开展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工作,将纳入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“部长通道”上表示,要推动分级诊疗破解“看病难”,让抗癌药进医院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推进“厕所革命”、垃圾污水治理,建设美丽乡村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“部长通道”上表示,今年要推动全国三万个村庄,大体上是一千万的农户实现改厕。